当前目录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5年 第49卷 第2期
- 出刊日期:2025--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ISSN 1005-5509/CN33-1349/R)是由浙江中医药大学主管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综合类学术期刊,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中医药高校学报之一。
- 保元解毒汤对癌性恶病质小鼠肝脏脂质及肝脏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 罗丽,黄盛琦,王杨,李翱翔,季旭明
- 2025 .49(2):123-131[摘要](76)[PDF](67)
- 从预测效度角度探讨腺样体肥大动物模型的建立
- 张奕星,刘安琪,孙程辉,姜之炎
- 2025 .49(2):132-140[摘要](81)[PDF](75)
- 从气津血探讨胃“炎-癌”转化全周期病机演变
- 傅宇斐,胥刘一,胡雪琴,梁玮钰,姜涛,张光霁
- 2025 .49(2):141-145[摘要](83)[PDF](57)
- 从络病理论探讨多发性硬化的因机证治
- 张云帆,赵迪,魏竞竞,梁晓,刘红喜,苗丽娜,张雪茹,陈云梦,张允岭
- 2025 .49(2):146-152[摘要](56)[PDF](43)
-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预测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的初步研究
- 赵才勇,李焕国,郭俊华,钟亚珍,晁红艳,郑茹梦,崔凤
- 2025 .49(2):153-159[摘要](59)[PDF](49)
- 张志聪治学与中医书院教育
- 苏玮,张丽君,李辰,李萌,李莎莎,张晶,储戟农
- 2025 .49(2):166-171[摘要](69)[PDF](69)
- 基于数据挖掘的裘生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气滞证用药规律及经验探究
- 贺雨婷,洪千然,林伟业,孙可昕,裘生梁
- 2025 .49(2):172-178[摘要](80)[PDF](55)
- 补肺益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的疗效观察
- 陆晓玲,李宗菊,吴晨,管兵如,钱璐,唐婷玉
- 2025 .49(2):179-184, 196[摘要](59)[PDF](54)
- 白通加猪胆汁汤中猪胆汁的作用探讨
- 秦欣欣,吴华阳
- 2025 .49(2):185-188[摘要](67)[PDF](48)
- 基于CiteSpace的针灸治疗结直肠癌文献计量学分析
- 吴卉,陈海滔,姚庆华
- 2025 .49(2):189-196[摘要](46)[PDF](46)
- 清宫感冒证治规律研究
- 倪睿凡,刘果,梁錦娉
- 2025 .49(2):197-206[摘要](93)[PDF](61)
- 《万氏纂要》痘疹诊疗思想探析
- 何佶姝,赵艳
- 2025 .49(2):207-213[摘要](55)[PDF](53)
- 胡柚皮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邵诗思,钦丹萍
- 2025 .49(2):214-222[摘要](56)[PDF](33)
- 基于《女科要旨》探析陈修园对妇科病的诊疗特色和用药经验
- 王意萱,柳亚平
- 2025 .49(2):223-226[摘要](51)[PDF](47)
- 医学教育增值评价的现状与路径分析——基于范围综述
- 任羽雯,周云仙,徐菁菡
- 2025 .49(2):227-234[摘要](56)[PDF](66)
- 从“因郁致渴”理论探讨经方治疗抑郁症继发2型糖尿病的证治方药
- 郑智朝,郑茗泽,刘雨佳,李湛,董阜挺,刘婉婷,林树元,曹灵勇,瞿溢谦
- 2025 .49(2):235-240[摘要](61)[PDF](58)
-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网状Meta分析
- 冯欣夷,周春清,马小琴
- 2025 .49(2):241-248[摘要](65)[PDF](44)
- 基于数据挖掘的足部推拿治疗失眠的腧穴、反射区规律分析
- 裴晓丹,邵雪英,常立阳,李艳娟
- 2025 .49(2):249-257[摘要](61)[PDF](59)
中医药现代化论著
论著
浙派中医
临床研究
文献研究
高教研究
硕博之窗
- 保元解毒汤对癌性恶病质小鼠肝脏脂质及肝脏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 罗丽,黄盛琦,王杨,李翱翔,季旭明
- [目的] 探究保元解毒汤对癌性恶病质小鼠肝脏脂质及肝脏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Lewis肺癌细胞皮下接种建立癌性恶病质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保元解毒汤组和甲羟孕酮组,连续给药21 d,记录小鼠摄食量、体质量及肿瘤体积;多维质谱“鸟枪”法脂质组学(multi-dimensional mass spectrometry-based shotgun lipidomics,MDMS-SL)技术检测肝脏脂质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肝脏线粒体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肝脏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肝脏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泛醌氧化还原酶亚基B8(NADH: ubiquinone oxidoreductase subunit B8,NDUFB8)、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铁硫亚基B(succin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 iron sulfur subunit B,SDHB)、泛醇-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2(ubiquinol-cytochrome-c reductase complex core protein 2,UQCRC2)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NDUFB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保元解毒汤组小鼠摄食量、体质量增加,肿瘤增长缓慢(P<0.05)。脂质组学结果显示,模型组肝脏脂质较正常组发生显著改变,保元解毒汤干预后可明显调节其中33种脂质分子(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线粒体形态扭曲,部分线粒体内容物降解、线粒体外膜破裂,线粒体嵴明显缩短、断裂,保元解毒汤组线粒体形态较模型组明显缓解,嵴状结构破坏减轻。ELISA结果显示,保元解毒汤组肝脏ATP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RT-qPCR结果显示,保元解毒汤干预后可明显升高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NDUFB8、SDHB、UQCRC2的mRNA表达水平(P<0.05)。免疫印迹显示,保元解毒汤干预可显著升高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NDUFB8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保元解毒汤能明显增加癌性恶病质小鼠体质量、摄食量,调节肝脏脂质代谢异常变化,恢复肝脏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和能量代谢。
- 2025  Vol.  49(2):    123-131
    [摘要](76)     [PDF](67) - 从预测效度角度探讨腺样体肥大动物模型的建立
- 张奕星,刘安琪,孙程辉,姜之炎
- [目的] 通过复合过敏性鼻炎和慢性咽炎动物模型建立模拟腺样体肥大大鼠模型,并从预测效度角度评价模拟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对照组、孟鲁司特组及中药组,每组各10只。模型对照组、孟鲁司特组及中药组在建立过敏性鼻炎大鼠模型同时建立慢性咽炎大鼠模型,以模拟腺样体肥大大鼠模型,空白组则以等量0.9%氯化钠溶液代替药物。造模结束后孟鲁司特组予孟鲁司特钠颗粒灌胃治疗,中药组予运脾化痰通窍方灌胃治疗,模型对照组及空白组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疗程均为8周。造模结束及疗程结束后各组大鼠均进行动物行为学评分,并检测血清及鼻咽黏膜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inophil percentage,EOS%)、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水平;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后观察各组大鼠鼻、咽黏膜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造模结束后,模型对照组、孟鲁司特组及中药组动物行为学评分、全血EOS%、血清及组织IL-4、IgE、HIF-1α水平均较空白组显著上调(P<0.01),鼻咽黏膜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疾病相关组织病理改变。疗程结束后,孟鲁司特组及中药组各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及模型对照组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织病理损伤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结论] 模拟腺样体肥大大鼠模型在症状表现及鼻咽组织病理改变上与腺样体肥大患儿类似,临床有效的药物在模拟模型上有相似疗效。从预测效度上证实,可以通过复合过敏性鼻炎和慢性咽炎动物模型模拟腺样体肥大动物模型,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完善。
- 2025  Vol.  49(2):    132-140
    [摘要](81)     [PDF](75) 论著
- 从气津血探讨胃“炎-癌”转化全周期病机演变
- 傅宇斐,胥刘一,胡雪琴,梁玮钰,姜涛,张光霁
- [目的] 从《黄帝内经》气、津、血三者关系出发,探讨胃“炎-癌”转化全周期病机演变过程,为干预胃“炎-癌”转化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通过对《黄帝内经》《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临证指南医案》《医林改错》等医籍进行文献梳理,对胃“炎-癌”转化全周期病机演变进行探析;针对胃“炎-癌”转化不同阶段,总结现代医家中医治疗方案。[结果] 肝郁气滞、津液不足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中气不足、津亏血瘀、瘀久蕴毒、瘀毒互结是胃“炎-癌”转化的关键病机。干预胃“炎-癌”转化过程早期需强调疏肝理气,中期以益气健脾为主,中晚期强调养阴活血,末期以益气化瘀解毒为重。[结论] 气津血互累的病机要素在胃“炎-癌”转化全周期演变中发挥重要作用。调气养阴活血、化瘀解毒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基本方法,且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疗效。
- 2025  Vol.  49(2):    141-145
    [摘要](83)     [PDF](57) - 从络病理论探讨多发性硬化的因机证治
- 张云帆,赵迪,魏竞竞,梁晓,刘红喜,苗丽娜,张雪茹,陈云梦,张允岭
- [目的] 基于中医学络病理论,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的病因病机和证治规律。[方法] 通过对中医学“络病”“痿证”等古今文献的分析,结合现代医学治疗MS的效应机制研究,总结基于络病理论辨治MS的思路,并附验案一则予以佐证。[结果] 络脉是血气敷布的单元,通过与经脉之间的经气流注与营卫协调,发挥输布气血津液、濡养经脉脏腑的作用。络脉的生理特点决定其在病理上成为邪气侵袭、隐匿、发展的场所。基于络病理论对MS的因机证治进行分析,提出湿热络滞、精虚络枯、血瘀络阻为MS复杂临床表现的病机,并提出健脾利湿通络、肝肾同调通络、行气活血通络的MS的证治规律。所附验案属于肝肾不足之痿证,治以补肝益肾、温润通络,取得较好疗效。[结论] 中医学络病理论作为经络学说的重要内容,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能够为中医药辨治MS的理论研究与临证诊治提供方法与思路。
- 2025  Vol.  49(2):    146-152
    [摘要](56)     [PDF](43) -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预测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的初步研究
- 赵才勇,李焕国,郭俊华,钟亚珍,晁红艳,郑茹梦,崔凤
- [目的] 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在预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医辨证分型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10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3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中医诊断标准分为虚证(67例)和实证(63例),并按照7:3的比例分成训练集(91例)和验证集(39例)。选择横轴位图像(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病灶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域、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特征间线性相关检查和L1正则化依次进行特征筛选,基于各期相CT影像组学特征,采用逻辑回归分类器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各模型预测NSCLC虚证、实证的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结果] 在训练集中,共建立7个诊断NSCLC中医证型的影像组学模型,包括3个单期组学模型、3个双期联合组学模型和1个三期联合组学模型。联合组学模型的AUC均大于单期组学模型,其中三期联合组学模型的AUC最大。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三期联合组学模型AUC分别为0.87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07~0.945)]、0.755[95%CI(0.603~0.908)]。[结论]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可有效预测NSCLC中医证型,其中三期联合组学模型的预测效能最佳。
- 2025  Vol.  49(2):    153-159
    [摘要](59)     [PDF](49) - 《景岳全书》论齿牙
- 王亦奇,朱乔青
- [目的] 推动《景岳全书》齿牙理论的研究,促进其古为今用,并提高齿牙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全面整理《景岳全书》的齿牙理论,从病因病机、论治、剂型与给药法、预防保健等方面开展文献研究,总结其理论观点与特色。[结果] 辩证地把握局部病症与整体病机的对立统一关系,是《景岳全书》齿牙理论贯彻始终的原则。从火、虫与肾虚三证论齿牙的病因病机,突出内伤病因以及齿牙与肾、胃、大肠、脾,尤其是与肾、胃的密切联系。从整体治疗、局部治疗、整体与局部并疗三维论治齿牙疾患;倚重辨证论治,并寓辨证论治于局部治疗之中;高度重视外治法,外治用药具有多辛热药、多动物类药、多矿物类药、多毒药、多用盐的特点;艾灸、数量可观的辛热外用方剂以及固齿外用方剂的应用,生动地诠释了“火郁发之”“以脏补脏”等治法的临床应用。剂型与给药方法多样,护齿固牙观念独到,而且保健措施多样、易行有效。[结论] 《景岳全书》对于齿牙病证的论述丰富且颇多特色,对后世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迪意义,值得学习借鉴,应该将其作为中医口腔医学的主要参考资料加以重视。
- 2025  Vol.  49(2):    160-165
    [摘要](68)     [PDF](66) 浙派中医
- 张志聪治学与中医书院教育
- 苏玮,张丽君,李辰,李萌,李莎莎,张晶,储戟农
- [目的] 从张志聪在侣山堂开展的医事活动及其著述中总结治学经验,为研究中医书院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研读张志聪《侣山堂类辩》《素问集注》《灵枢集注》《伤寒论集注》等著作,旁通相关研究文献,解析中医书院教育范式,从中医书院教育的兴起背景、侣山堂的具体模式和其主人张志聪的治学经验、侣山堂教育的影响,以及中医书院教育的传承四个方面来论述。[结果] 侣山堂是在书院普及,钱塘医家荟萃,卢复、卢之颐父子相与讲学的背景下诞生的。侣山堂自学辅导式、教学研究式、讲会制度的教学模式,为中医探索出集教学、研究、诊疗于一体的书院教育的基本模式;其课程设置反映了张志聪尊经崇古、维护旧论、六经气化、先难后易、集体注释的治学思想。书院教育的影响范围较大,侣山堂的发展充实了钱塘医派,促进了维护旧论派的繁荣,开集注医籍先河,并为后世医家留下了一系列的经典注疏。在张志聪讲学的影响下,高士宗、仲学辂、陈修园延续了书院式的教育模式,进而对近现代中医专科学校的成立有深远意义。[结论] 中医书院教育在清代钱塘张志聪所创的侣山堂始有范式。总结张志聪在侣山堂中的治学主张,有助于了解中医书院教育内容及模式的变化,以及书院教育对于中医传承与发展的影响。
- 2025  Vol.  49(2):    166-171
    [摘要](69)     [PDF](69) 临床研究
- 基于数据挖掘的裘生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气滞证用药规律及经验探究
- 贺雨婷,洪千然,林伟业,孙可昕,裘生梁
-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裘生梁主任中医师(简称裘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肝胃气滞证的用药规律及经验。[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浙江省中医院裘师门诊的患者医案,设定纳入和排除标准、建立数据库、数据规范化处理,运用频数分析、构建中药矩阵进行聚类分析,结合裘师临床经验,对裘师治疗肝胃气滞型CAG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与归纳。[结果] 涉及处方共162例,中药共171味;高频药物为厚朴、枳壳、姜半夏;其中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辛、苦、甘为主,归经以胃、脾、肺、肝为主。复杂网络得出核心药组:半夏-厚朴-枳壳;聚类分析得出核心方为:姜半夏、厚朴、枳壳、香附、蒲公英、高良姜、刀豆、旋覆花、海螵蛸、水红花子、瓦楞子、刺猬皮、竹茹、木蝴蝶。[结论] 裘师治疗CAG肝胃气滞证,善用益气温阳之品,治以理气和胃、化痰散结,注重阴阳调平、升降相因、燥湿相济、顾护正气,散中有和,和中有补,补中有清,方随法立,法从证来。
- 2025  Vol.  49(2):    172-178
    [摘要](80)     [PDF](55) - 补肺益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的疗效观察
- 陆晓玲,李宗菊,吴晨,管兵如,钱璐,唐婷玉
- [目的] 观察补肺益肾方对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的作用。[方法] 搜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浙江医院确诊的肺肾气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55例,随机分成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予稳定期吸入剂+肺康复运动训练治疗方案,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补肺益肾方加减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4周、第8周的肺功能指标第 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第 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to predicted values,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ssessment test,CAT) 评分、咳嗽能力评分、咳痰难度评分、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并监测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在治疗4周、8周,FEV1、FEV1%均有升高,CAT评分、咳嗽难度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咳嗽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FEV1/FVC治疗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试验组在治疗4周、8周, CAT评分降低、咳嗽难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FEV1%、咳嗽能力、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FEV1/FVC在治疗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肺益肾方在COPD稳定期患者中对肺康复起到协同作用。
- 2025  Vol.  49(2):    179-184, 196
    [摘要](59)     [PDF](54) 文献研究
- 白通加猪胆汁汤中猪胆汁的作用探讨
- 秦欣欣,吴华阳
- [目的] 探析白通加猪胆汁汤中猪胆汁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结合少阴病证脉象及病势的发展,梳理白通加猪胆汁汤证的病机,分析前医对白通加猪胆汁汤中猪胆汁作用认识的局限之处,进一步挖掘古代医籍及现代研究成果中猪胆汁所起的关键作用。[结果] 少阴病疾病发展过程中脉由沉紧→沉微→无脉,因心主血脉,相应地心阳虚衰的程度逐渐加重,因此心阳欲脱为白通加猪胆汁汤证病机;前医认为猪胆汁有反佐、滋阴的作用,或有违仲景原意。古代医籍及现代研究成果证实,心胆相通,胆气藏于胆汁,具有镇守心阳的作用,而猪为水畜,猪胆汁较羊胆汁更能制约心阳外越,少量使用猪胆汁,使得脉得微续而有生还之机。[结论] 白通加猪胆汁汤中猪胆汁具有镇守心阳、使脉微续的作用,这一认识可以更好地解释《伤寒论》条文内涵,拓展猪胆汁的临床应用范围,从而为更好地应用胆汁类及胆制中药治疗心脏疾患乃至心脏急危重症提供有益参考。
- 2025  Vol.  49(2):    185-188
    [摘要](67)     [PDF](48) - 基于CiteSpace的针灸治疗结直肠癌文献计量学分析
- 吴卉,陈海滔,姚庆华
- [目的] 通过对近25年来针灸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深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方法] 以“结直肠癌”和“针灸”为主题,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1998年1月至2023年12月针灸治疗结直肠癌领域的相关文献。筛选出的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入Zotero软件进行查重,经数据格式转换后导入CiteSpace 6.2.R6软件,对作者、机构、
- 2025  Vol.  49(2):    189-196
    [摘要](46)     [PDF](46) - 清宫感冒证治规律研究
- 倪睿凡,刘果,梁錦娉
- [目的] 探讨清宫医案中感冒的证治规律。[方法] 通过搜集并整理《清宫医案集成》外感热病中的感冒医案,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后,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对中药、证素、治法、处方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同时结合个案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96则医案、196条处方、133个症状、43个证素、159味中药。病性证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热、风、凉、饮,脏腑病位中以胃和肺最为常见。排名前三的治法为清解、疏解、化饮。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为甘草和生姜,其次为防风、桔梗、枳壳、陈皮、黄芩等。药性方面,温性、微寒和平性中药占主导;药味以辛、苦、甘为主;归经中以肺经最多,其次为脾经、胃经和肝经。得到15组高频关联药对,置信度最高的一组中药为防风、桔梗-甘草。对12味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3组中药:第1组:防风、荆芥、黄芩、甘草、桔梗;第2组:枳壳、生姜、紫苏叶;第3组:羌活、茯苓、陈皮、厚朴。复杂网络分析得出12味核心药物,分别为甘草、生姜、桔梗、防风、黄芩、枳壳、荆芥、紫苏叶、茯苓、陈皮、羌活、厚朴。通过个案分析得出,清宫感冒医案鲜用麻桂剂,多用羌防剂,人参等益气类药物使用较少。[结论] 清宫感冒常兼内伤脾胃,治疗上常表里同治,尤重脾胃。对于夹痰、饮、湿的病案兼用辛以散之,苦以燥之;夹滞则以健脾和胃、推陈致新为法;里热较盛,要护心护肝。处方中少用麻桂剂,多用羌防剂。对于经期感冒,注重凉润。
- 2025  Vol.  49(2):    197-206
    [摘要](93)     [PDF](61) - 《万氏纂要》痘疹诊疗思想探析
- 何佶姝,赵艳
- [目的] 对孤本医书《万氏纂要》的痘疹诊疗特色进行分析,以期为儿科学术研究及临床治疗猴痘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分析《万氏纂要》一书的成书经过、结构及内容来源,归纳总结《万氏纂要》在痘疹辨治方面的学术特点,同时分析该书中用方数量、选方特点以及所体现的学术思想,并探讨书中痘疹诊疗方法对于猴痘诊疗的借鉴意义。[结果] 孤本医书《万氏纂要》是明代医家徐之沂的著作,在万全《痘疹心法》的基础上重新编次修订,并旁参其他明代儿科医著,改用“顺险逆”三证分类法,指导痘疹从起发到落痂六个时期的辨治,增加了五运六气等内容,提炼归纳了典型医案,批判性继承和发展了万全的痘疹诊治理论和治法。该书注重顾护小儿元气,选方用药审慎严谨,增补了痘疹各期治疗的方剂及加减法,删减了峻猛攻下之药。[结论] 《万氏纂要》采用顺险逆三法对痘疹分期诊治进行了新的探索,充实、完善和发展了痘疹诊治的理法方药。该书阐论精晰,辨治准确,选方精当,学术特色鲜明,切合临床实际,不仅对研究明代儿科学术思想具有积极意义,对猴痘的临床诊治和预后判断亦有较大参考价值。
- 2025  Vol.  49(2):    207-213
    [摘要](55)     [PDF](53) - 胡柚皮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邵诗思,钦丹萍
- [目的] 综述胡柚皮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推进胡柚皮中药开发和临床应用。[方法] 检索1994至2024年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和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中胡柚皮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相关的研究报道,归纳总结胡柚皮的研究现状。[结果] 现代研究表明,胡柚皮中含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柠檬苦素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挥发油类化合物、酚酸类化合物、果胶、膳食纤维、类胡萝卜素等,具有抗氧化、抗菌、降血脂、降血糖、调节免疫、调节胃肠运动、保肝护肝、止咳祛痰等药理作用。目前胡柚皮的临床研究较少,偶有应用胡柚皮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与运动系统疾病的文献报道。[结论] 胡柚皮具有丰富的功能性化学成分、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一定的药用价值,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胡柚皮在传统医药、临床应用及保健食品等方面的开发和利用将有着广阔的前景。
- 2025  Vol.  49(2):    214-222
    [摘要](56)     [PDF](33) - 基于《女科要旨》探析陈修园对妇科病的诊疗特色和用药经验
- 王意萱,柳亚平
- [目的] 探究陈修园对妇科疾病的诊疗特色和用药经验。[方法] 研读陈修园《女科要旨》一书,梳理其在女性调经、备孕、胎前、产后等方面的理论特色、辨治思路及药用特点。[结果] 诊疗特色上,《女科要旨》指出妇科疾患总属带下病,强调了脉诊的重要性,主张调经先安脾胃,求嗣须得四要,保胎首重脾肾,产后病处方不得拘于病程时日。用药特点上,多以川芎、当归平补气血为先,以白术为安胎圣药,擅用血肉有情之品,对于妊娠慎用药主张在合理范围内采用。[结论] 陈修园辨治妇科疾病师古而不泥古,强调脉诊,重视脾胃,用药多补气血,理法方药独具特色,对后世妇科病的辨证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2025  Vol.  49(2):    223-226
    [摘要](51)     [PDF](47) 高教研究
- 医学教育增值评价的现状与路径分析——基于范围综述
- 任羽雯,周云仙,徐菁菡
- [目的] 全面探讨目前我国医学教育增值评价研究的现状、局限性与实施路径。[方法] 基于范围综述的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INAHL Complete、JSTOR共9个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01年1月1日至2024年5月20日,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资料提取,最后根据范围审查结果,剖析医学教育增值评价现状和局限性,并借鉴国际经验探讨具体实施路径。[结果] 共纳入文献31篇,结果显示增值评价研究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增值评价的目的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教育效能管理,评价维度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方面,评价模型包括自评增值模型、等值模型和回归模型3种类型,评价工具包括全国性调查问卷、其他量表或问卷、标准化测验3种类型。此外,共6篇文献为医学教育领域的增值评价研究。[结论] 未来医学教育增值评价可以从深化增值理念、兼顾全面增值、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电子档案等方面着手,促进医学教育评价的变革与发展。
- 2025  Vol.  49(2):    227-234
    [摘要](56)     [PDF](66) 硕博之窗
- 从“因郁致渴”理论探讨经方治疗抑郁症继发2型糖尿病的证治方药
- 郑智朝,郑茗泽,刘雨佳,李湛,董阜挺,刘婉婷,林树元,曹灵勇,瞿溢谦
- [目的] 以《黄帝内经》中“因郁致渴”理论为基础,梳理中医典籍中的相关条文,探讨经方防治抑郁症继发2型糖尿病的证治方药。[方法] 基于《黄帝内经》中“因郁致渴”理论,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梳理《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文献中关于郁证和消瘅病因、病机及其病传的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探讨郁证继发消瘅的机制,以及经方防治抑郁症继发2型糖尿病的证治方药,并附一验案以佐证。[结果] “郁证”之“脏气弱”与“消瘅”的“五脏柔弱”阶段,有共同基础病机,其病理进程与抑郁症继发2型糖尿病的过程类似。即“脏气弱”之郁证,气郁日久、火热渐盛则可发展为消瘅一病,在此基础上依据“津虚—气郁—化热”的病机衍化顺序,可以将抑郁症继发2型糖尿病整个病理过程分为“初期—进展期—末期”三个阶段予以辨证治疗。所附验案为火热滞气伤津型郁症,治以泻热养津、理气解郁,方用百合散加减,取得较好疗效。[结论] 抑郁症继发2型糖尿病的初期以津血亏虚为主,治以甘滋补津,方药可参照百合地黄汤。进展期以气郁为主,兼有津虚,治以理气解郁、稍佐甘滋,方药可参考柴胡百合汤。末期火热内盛,治疗以泻热救津为主,根据气郁之有无分别以栝楼牡蛎散、百合散为代表方剂。
- 2025  Vol.  49(2):    235-240
    [摘要](61)     [PDF](58) -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网状Meta分析
- 冯欣夷,周春清,马小琴
- [目的] 评估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效果,为临床实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循证证据。[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SinoMed)、维普数据库(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各类针灸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8月。使用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8项研究,包括10种不同的针灸疗法,共2 117例患者。根据网状Meta分析结果,艾灸疗法、温针灸、针刺+艾灸疗法、耳穴贴压+艾灸疗法和耳穴压豆+针刺在改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方面优于常规镇静催眠药物治疗,从高到低排序为温针灸、耳穴压豆+针刺、耳穴压豆+艾灸疗法、艾灸疗法、针刺+艾灸疗法、电针、单纯针刺、穴位埋线。在临床有效率方面,温针灸、针刺+艾灸疗法、耳穴压豆+针刺、单纯针刺、电针和穴位埋线优于常规镇静催眠药物治疗,排序为电针、温针灸、穴位埋线、耳穴压豆+针刺、单纯针刺、针刺+穴位注射、穴位注射、针刺+艾灸疗法、耳穴压豆+艾灸疗法。[结论] 电针能有效提高失眠的临床总有效率,温针灸能有效改善患者的PSQI评分,临床实践时可结合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2025  Vol.  49(2):    241-248
    [摘要](65)     [PDF](44) - 基于数据挖掘的足部推拿治疗失眠的腧穴、反射区规律分析
- 裴晓丹,邵雪英,常立阳,李艳娟
-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足部推拿治疗失眠的腧穴、反射区应用及配伍规律,为失眠患者足部推拿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中有关足部推拿治疗失眠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5年1月1日。使用Excel 2016软件建立足部推拿治疗失眠的数据库,并利用SPSS 25.0软件对腧穴和反射区进行频次统计,通过SPSS Modeler 18.0的Apriori模块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描述各腧穴、反射区及其之间的配伍关联规则,利用Cytoscape 3.9.1和Origin 2022软件实现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的可视化。[结果] 最终纳入有效文献124篇,包括单独足反射区推拿治疗35篇,单独足穴推拿治疗42篇,联合区、穴推拿治疗47篇。足部推拿最常用的足反射区依次为大脑、腹腔神经丛、肾、心等,足穴以涌泉、失眠穴、太溪等最常见,其中足穴归经以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为主;特定穴以五输穴最常见。配伍规律分析显示,多穴和(或)多区配伍治疗效果更佳。对124篇足部推拿治疗失眠的文献进行分析提示,足部推拿治疗失眠支持度最高的配伍为大脑-腹腔神经丛,与35篇单独足反射区推拿治疗失眠的文献分析结果一致。42篇单独足穴推拿治疗失眠的文献分析结果提示,支持度最高足穴配伍为涌泉-太溪。[结论] 中西医结合理论指导足部推拿治疗失眠更具推荐价值,以涌泉、太溪、失眠穴、大脑、腹腔神经丛、肾、心等多穴、区配伍治疗效果更佳。
- 2025  Vol.  49(2):    249-257
    [摘要](61)     [PDF](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