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目录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年 第48卷 第12期
- 出刊日期:2024--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ISSN 1005-5509/CN33-1349/R)是由浙江中医药大学主管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综合类学术期刊,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中医药高校学报之一。
- 裘昌林教授“颤痉并病”论治帕金森病
- 裘辉,张丽萍,裘昌林,郑国庆,章正祥,陆佳宁,黄顺宁
- 2024 .48(12):1512-1516[摘要](182)[PDF](206)
- 银翘辟瘟散治疗轻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 赵倩倩,吕秀洁,吕涵筱,高源成,周鹏蕾,刘姗,吕昕,邓姝,高祥福
- 2024 .48(12):1517-1524[摘要](174)[PDF](203)
- 章勤求嗣种子经验探析
- 金硕,林芳萱,章勤
- 2024 .48(12):1525-1529[摘要](252)[PDF](150)
- 楼丽华教授辨治流感大流行后产后缺乳经验浅析
- 周南阳,沃立科,楼丽华
- 2024 .48(12):1530-1533[摘要](145)[PDF](164)
- 施维群临证处方配伍经验探析——以旋覆代赭汤为例
- 胡竞文,周纯子,张翔,施维群
- 2024 .48(12):1534-1537[摘要](140)[PDF](158)
- 香佩疗法源流与当代浙派中医儿科香佩疗法应用特色
- 王素丽,虞念成,李超轶,陈华
- 2024 .48(12):1538-1541, 1549[摘要](120)[PDF](176)
- 《伤寒杂病论》治则治法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 薛含丽,熊益亮,董菲,段晓华
- 2024 .48(12):1566-1574[摘要](201)[PDF](161)
- 宋徽宗“饮和食德”观探析
- 梁垚,林殷,孙灵芝,罗润招,刘冰清,周漫钰,高鑫,廖艳
- 2024 .48(12):1575-1579[摘要](239)[PDF](168)
- 《医心方》引《诸病源候论》同义替换现象举隅
- 李彤迪,王育林
- 2024 .48(12):1580-1587[摘要](134)[PDF](168)
- 《本草纲目》与《证类本草》草部正名比较研究
- 吕洋谊,宁静
- 2024 .48(12):1588-1593[摘要](132)[PDF](190)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的用药规律
- 闫丽娜,陈玉状,郭锦晨,张红梅
- 2024 .48(12):1542-1549[摘要](148)[PDF](210)
- 中药外治治疗慢性手部湿疹古方探析
- 林正,潘思懿,吴炫,周秋君,叶瑜剑,林萍,曹毅
- 2024 .48(12):1550-1556[摘要](148)[PDF](191)
- 近11年针刺疗法不良事件分析
- 方紫艳,程佳月,王宇铭,莫晓枫,洪寿海
- 2024 .48(12):1557-1565[摘要](153)[PDF](232)
- 新医科背景下中医药人才综合竞争力培养体系研究
- 王樱,国佳
- 2024 .48(12):1594-1599[摘要](155)[PDF](171)
- 探析《伤寒论》柴胡类方在少阳证不寐中的施治规律
- 任可,王磊,曹灵勇
- 2024 .48(12):1600-1603[摘要](131)[PDF](175)
- 裘生梁基于“扶土抑木,开玄通府”论治痤疮经验浅析
- 陈双钰,李佳扬,陈必华,柴银英,裘生梁
- 2024 .48(12):1604-1607[摘要](128)[PDF](135)
- 基于动物实验探究金银花提取物研究热点及趋势
- 吴逸菲,季昭臣,胡海殷,赵宏杰
- 2024 .48(12):1608-1624[摘要](125)[PDF](155)
- 中药复方金思维肠吸收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
- 马澜,时晶,李傅尧,李婷,魏明清,倪敬年
- 2024 .48(12):1467-1481[摘要](178)[PDF](152)
- 五苓散抗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作用研究
- 张燕花,李珂,赖威旨,王盈盈,郑迅杰,许勰,楼招欢
- 2024 .48(12):1482-1491[摘要](152)[PDF](122)
- 通腑化瘀清胰汤对急性胰腺炎小鼠炎性因子和自噬功能的影响
- 李珍,朱伟琴,俞瑾,吴俊俊,钦丹萍,李华铭
- 2024 .48(12):1492-1499[摘要](133)[PDF](140)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香草扶正合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机制
- 王硕,程权,廖文宇,傅华洲
- 2024 .48(12):1500-1511[摘要](131)[PDF](137)
论著
国医传承
浙派中医
文献研究
临床研究
针灸推拿
高教研究
硕博之窗
本科习作
中医药现代化论著
- 裘昌林教授“颤痉并病”论治帕金森病
- 裘辉,张丽萍,裘昌林,郑国庆,章正祥,陆佳宁,黄顺宁
- [目的] 总结裘昌林教授从“颤痉并病”论治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方法] 通过复习相关中医文献、跟师临诊、整理医案等方式,从“从颤论治之不足”“颤痉并病之依据”“痉证刚柔之辨析”“颤痉辨治之特色”“颤痉并治之案例”5个方面总结裘教授对PD中医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辨治思路和用药特色,并列举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 裘教授认为PD仅从“颤证”论治有其不足,部分症状应属“痉证”范畴。根据PD的诊断标准、主症、病因病机、病位、病变脏腑,裘教授提出PD为“颤痉并病”,治疗以“颤痉同治”立法,根据PD的动作幅度较小、病程较长的特点,认为当属“柔痉”。滋阴平肝、解痉熄风为其治疗大法,多用白芍、木瓜、葛根等柔筋缓急之品,以改善患者的“痉证”症状,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所举医案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处方用药上充分印证了其上述学术经验。[结论] PD为本虚标实之证,发病之标常与风邪相关,发病之本多为肝肾不足、筋脉失养。裘教授从“颤痉并病”论治PD有理有据,疗效显著,值得学习和推广。
- 2024  Vol.  48(12):    1512-1516
    [摘要](182)     [PDF](206) - 银翘辟瘟散治疗轻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 赵倩倩,吕秀洁,吕涵筱,高源成,周鹏蕾,刘姗,吕昕,邓姝,高祥福
- [目的] 评价经验方银翘辟瘟散对轻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2月18日至12月23日的595例轻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根据患者用药情况的不同分为西医组、中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三组分别为153例、144例、298例。西医组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接受西医常规治疗,中医组接受银翘辟瘟散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组的基础上接受银翘辟瘟散治疗。随访14 d,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症状缓解时间等,评价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并分析各组患者症状分布、疗效分布情况。[结果] 轻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咳嗽、咳痰、乏力、身体疼痛、咽痛和鼻塞流涕等。疗效分布上,中西医结合组的显效率显著优于西医组(χ2=14.022, P<0.001),治疗后三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01),其中中西医结合组的中位中医证候疗效指数为100.00(93.21,100.00),高于中医组[100.00(92.15,100.00)]及西医组[100.00(78.95,100.00)],三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这三组之中,中西医组的症状改善显著。另外,经年龄和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矫正后,三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仍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咽痛、咳嗽、咳痰、乏力症状的缓解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比于单纯西药治疗,中医辨证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缩短咽痛、咳嗽、咳痰等症状缓解时间方面存在优势。该研究结果能为中医药防治疫病效益方面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 2024  Vol.  48(12):    1517-1524
    [摘要](174)     [PDF](203) 国医传承
- 章勤求嗣种子经验探析
- 金硕,林芳萱,章勤
- [目的] 总结章勤教授对乏嗣的理解以及从夫妻同治角度求嗣种子的经验。[方法] 通过门诊跟师学习,总结章师治疗夫妻乏嗣的诊疗思路和用药经验,并附验案一则佐证。[结果] 章师认为,男女乏嗣皆本于肾虚,与精亏、血虚相关,故求嗣种子以补肾养血为核心,尤重于温阳。其中男子重于养精,并结合“乙癸同源”理论,补肾养血之余,更要疏肝行气,填精之余更助精行,此乃养精之法;女子重于调经,调经是种子的前提。文中夫妻同治医案,章师根据男女生理特点,针对不育男子,补肾养精、行气活血,针对不孕女子,补肾活血、调经助孕,夫妻同治,男精盛、女经调,阴阳交合,终成胎孕。[结论] 章师认为夫妻乏嗣,与双方均有关,世间多重于调女而忽略于男,提出夫妻同治是治疗乏嗣的重要手段,应用于临床,效果显著,为治疗不孕不育这项疑难杂症提供了新思路。
- 2024  Vol.  48(12):    1525-1529
    [摘要](252)     [PDF](150) - 楼丽华教授辨治流感大流行后产后缺乳经验浅析
- 周南阳,沃立科,楼丽华
- [目的] 总结楼丽华教授治疗流感大流行后产后缺乳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临床跟师、记录医案及查阅文献,从病因病机、临证施治两方面总结楼师治疗流感大流行后产后缺乳的临床经验,并列举验案加以佐证。[结果] 楼师指出,流感大流行后产后缺乳主要与津液灼伤、肺脾两虚密切相关,治疗宜滋阴益气、顾护脾胃、畅达情志,并重建泌乳反射,辅以通络饮食疗。所举医案为流感大流行后产后缺乳,证属肺脾气虚、津液灼伤,采用滋阴补液、益气生津之法,施以“通乳育麟汤”加减,同时注重情志疏导及瘥后饮食调护。经治疗,患者诸证好转,乳汁充盈且通畅。[结论] 楼师在治疗流感大流行后产后缺乳方面经验丰富,以滋阴益气、顾护脾胃、畅达情志为法,临床效果显著,颇具借鉴价值。
- 2024  Vol.  48(12):    1530-1533
    [摘要](145)     [PDF](164) - 施维群临证处方配伍经验探析——以旋覆代赭汤为例
- 胡竞文,周纯子,张翔,施维群
- [目的] 学习并总结施维群教授面对噎膈病症时,以旋覆代赭汤为主方的用药配伍思路及经验。[方法] 通过门诊跟诊学习、收集整理病案及查阅相关文献,探讨旋覆代赭汤的组成、功效、方义和现代药理学研究,总结施维群教授对旋覆代赭汤的临证使用经验以及组方配伍心得,并举施维群教授诊治的中风后吞咽障碍和贲门失弛缓症2则病案加以验证。[结果] 旋覆代赭汤是《伤寒论》中治疗胃虚痰阻气逆的代表方,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现代医学研究扩大了旋覆代赭汤的应用范围,证实了旋覆代赭汤在其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能取得良好疗效。施维群教授认为,在临证使用旋覆代赭汤时,当抓住病机,各种原因所致的胃气上逆均可使用;组方配伍时当兼以理气,同时调和脾胃,并审证求因巧用合方,最后还需回顾全方,通过整体观念平衡方药寒热。所附医案,上述四大要点贯穿始终,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 施维群教授对旋覆代赭汤的运用具有独到理解,组方配伍时紧扣“降逆勿忘理气、芍甘调和脾胃、审证当需求因、寒热务需平衡”四大要点。其经验独具一格,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同道借鉴参考。
- 2024  Vol.  48(12):    1534-1537
    [摘要](140)     [PDF](158) 浙派中医
- 香佩疗法源流与当代浙派中医儿科香佩疗法应用特色
- 王素丽,虞念成,李超轶,陈华
- [目的] 梳理香佩疗法源流,总结当代浙派中医儿科香佩疗法应用特色。[方法] 运用史料考证、书籍研读、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追溯香佩疗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并分析当代浙派中医儿科医家运用香佩疗法的特色。[结果] 香佩疗法滥觞于先秦,在唐宋元时期得以迅速完善和发展,至明清达到鼎盛时期。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湿润,且人们喜好湿地行走和水浴,易被外湿侵袭,故历代浙派医家重视应用芳香药物醒脾化湿。南宋定都临安后,香佩疗法广泛应用于宫廷和民间,传承至今。当代浙派中医儿科医家继承先贤经验,跟随时代变化,充分融合浙江地域特色、体质特征和人文情怀,形成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病施药的临床应用特色。[结论] 香佩疗法源远流长,当代浙派中医儿科医家在长期临床应用中形成了因地制宜、因时制法、因病施药的“三因”特色。
- 2024  Vol.  48(12):    1538-1541, 1549
    [摘要](120)     [PDF](176) 文献研究
- 《伤寒杂病论》治则治法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 薛含丽,熊益亮,董菲,段晓华
- [目的] 分析《伤寒杂病论》治则治法相关研究进展、热点和前沿趋势,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参考。[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4年2月1日收录的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统计、整理和归纳,确定最后纳入文献。用Excel 2019软件绘制发文趋势图,运用CiteSpace 6.3.R1可视化软件绘制作者、机构和
- 2024  Vol.  48(12):    1566-1574
    [摘要](201)     [PDF](161) - 宋徽宗“饮和食德”观探析
- 梁垚,林殷,孙灵芝,罗润招,刘冰清,周漫钰,高鑫,廖艳
- [目的] 探析宋徽宗“饮和食德”观的理论内涵。[方法] 结合医学与哲学的研究方法,基于《宋徽宗圣济经》(以下简称《圣济经》)中食养食育思想,以“饮和食德”的理论渊源为线索,从理论内涵、养生要领及重要性三个维度对《圣济经》中“饮和食德”观进行深度挖掘和探讨。[结果] “饮和”“食德”最初体现感谢祖先、皇恩的儒家思想。宋徽宗在其亲自撰写的医书《圣济经》中创造性地将之合二为一,从感谢祖先、皇恩变为感恩天地自然,并将食养、食疗的主要内容纳入其中,构成了“饮和食德”的传统食育核心思想。“饮和食德”思想涵盖了饮食的选择搭配、饮食的节制、饮食的时间安排等多个方面。[结论] “饮和食德”思想强调依据中医理论中的五行相生相克原则,选择适合个人体质的食物,并遵循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来调整饮食习惯,以达到调和阴阳、平衡脏腑、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效果。“饮和食德”相关内容对现代社会饮食养生仍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
- 2024  Vol.  48(12):    1575-1579
    [摘要](239)     [PDF](168) - 《医心方》引《诸病源候论》同义替换现象举隅
- 李彤迪,王育林
- [目的] 对《医心方》引《诸病源候论》条文中的5组同义替换词进行发展演变分析,以期为《诸病源候论》的文献研究做出补充,为隋朝的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语料。[方法] 以《医心方》引《诸病源候论》条文中的5组同义替换词为研究对象,采用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研究视角,通过文献对比法和总结归纳法,对每组替换词的词义差异和发展演变进行分析。[结果] 隋以前的医籍中,“少腹”的词频远远高于“小腹”;“荣”与“营”的使用情况不相上下;“剧”字的使用频率远不及“极”字;《针灸甲乙经》之前只有“胃脘”之说,自《脉经》起,始见“胃管”。至隋代,“小腹”“少腹”两词沿用情况不分伯仲,互用情况多见;“营”“荣”两词沿用情况已出现很明显的分化情况;“胃管”“胃脘”两词互用情况不多,但“胃管”一词逐渐开始被广为沿用;“极”字较“剧”字优势更显。“暖”字由于词性的限制,其使用范围有所局限,相比之下,“温”字得以被古人更广泛使用。[结论] 《医心方》引《诸病源候论》条文,与《诸病源候论》原文相异之处颇多。作为研究《诸病源候论》的重要材料,《医心方》具有非常珍贵的文献价值,可为今本《诸病源候论》的研究提供语料及参考。
- 2024  Vol.  48(12):    1580-1587
    [摘要](134)     [PDF](168) - 《本草纲目》与《证类本草》草部正名比较研究
- 吕洋谊,宁静
- [目的] 探究《本草纲目》与《证类本草》两书的传承关系,分析李时珍在前代本草文献基础上所做的工作。[方法] 全面整理分析《本草纲目》草部正名来源,并与《证类本草》对比草部正名的演变。从正名入手,分析两书的传承关系与李时珍所做的改动工作。[结果] 《本草纲目》草部药除新增外,都能在《证类本草》中寻得,标注来源约98%取自《证类本草》,草部药正名约31%来自《证类本草》其他部,约53%来自《证类本草》草部。李时珍依据《证类本草》对草部药名的归类重新整理,进行移入、移出、合并、分出,并将其中一些药名进行了改动,例如异名变为正名,部位名变为整体名。[结论] 《本草纲目》以《证类本草》为重要参考文献,在此基础上纠正前代药品的混淆与错误,为药物选择更合适的名称,并且创建了独特的纲目体例。探究两者的传承关系,有助于了解《本草纲目》的成书过程,理解古代药物学的发展脉络,也为现代中药学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参考。
- 2024  Vol.  48(12):    1588-1593
    [摘要](132)     [PDF](190) 临床研究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的用药规律
- 闫丽娜,陈玉状,郭锦晨,张红梅
- [目的] 基于临床病例数据挖掘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23年1月至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门诊部多位中医专家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临床医案,使用Excel 2019、SPSS Statistics 25.0和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挖掘治疗此类咳嗽的用药规律。[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90例,涉及药物162味,用药总频次2 028次;使用频次在30次及以上的高频药物19味,主要为清热、化痰止咳、解表药;聚类分析得到高频药物组合7对,分别为瓜蒌皮、炙麻黄、苦杏仁;前胡、白前、款冬花;黄芩、桔梗;鱼腥草、胆南星;钩藤、蝉蜕;五味子、诃子;白花蛇舌草、金荞麦、桃仁。挖掘二项关联20项,结果显示黄芩和桔梗关联度最高,三项关联29项,结果显示黄芩关联项最多,黄芩与炙麻黄、瓜蒌皮关联性最强。[结论]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总体治则是从痰论治,给邪以出路;抓主症,化裁活用经方;急性期,宣展肺气清热解毒;迁延期止咳时,慎防闭门留寇。
- 2024  Vol.  48(12):    1542-1549
    [摘要](148)     [PDF](210) - 中药外治治疗慢性手部湿疹古方探析
- 林正,潘思懿,吴炫,周秋君,叶瑜剑,林萍,曹毅
- [目的] 总结手部皮肤之生理,归纳治疗慢性手部湿疹的外治古方,探讨各方所适之病机、针对之症状、剂型之活用、药物之配伍。[方法] 查阅《黄帝内经》《外科正宗》《医宗金鉴》《外科全生集》等经典书籍,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系统归纳手部皮肤的生理、慢性手部湿疹的病机以及外治古方的“理、法、剂、药、用”。[结果] 手部皮肤与诸脏腑经络关系紧密,尤其与心、脾、肺、肾四脏关系密切,又为十二经阴阳转换之地,故起病时往往病机复杂,如血气凝滞、湿蕴生虫、风血皆燥、太少湿热、燥湿互结,皆可致慢性手部湿疹之病。外治方中汤剂有长于清热燥湿之二矾汤,主以杀虫祛湿之苦参汤;散剂有擅于清润相合之玉肌散,长于攻毒化瘀之如圣散;膏剂则主以养血润肤之润肌膏,擅长滋攻并用之三油膏,用于攻毒燥湿之藜芦膏,主取去瘀生新之红油膏;丸剂有同擅于攻毒润肤之绣球丸、诸疮一扫光。古方改进可从探究机制、改良剂型、增减药方等方面入手。 [结论] 中药古方剂型各异,功效广博,配伍规整,以“滋、化、燥”三法治疗慢性手部湿疹。研究古方对慢性手部湿疹的临床治疗和研究具有指导价值,对剂型的改进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 2024  Vol.  48(12):    1550-1556
    [摘要](148)     [PDF](191) 针灸推拿
- 近11年针刺疗法不良事件分析
- 方紫艳,程佳月,王宇铭,莫晓枫,洪寿海
- [目的] 总结分析近11年国内外报道的针刺不良事件,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规范针刺操作,减少针刺相应风险。[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以及PubMed数据库,收集针刺治疗不良事件的病例报道类文献,对针刺出现的不良事件类型、病例数、预后、不良事件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有效文献109篇,病例223例。近11年针刺不良事件报道呈波动趋势,2023年升高。不良事件有8大类型,分别为脏器损伤、感染、晕厥、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眼损伤、断针和其他,其中感染(37.67%)、脏器损伤(32.74%)、血管损伤(9.42%)最常见。最严重的不良事件是气胸、急性腹膜炎、迷走神经刺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静脉畸形破裂。[结论] 针刺治疗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但仍需规范操作,严格消毒,全面评估患者状况,加强患者留针期间宣教。医生应提高操作标准,了解患者基础疾病,并强化对患者的宣教,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2024  Vol.  48(12):    1557-1565
    [摘要](153)     [PDF](232) 高教研究
- 新医科背景下中医药人才综合竞争力培养体系研究
- 王樱,国佳
- [目的] 探索新医科背景下中医药人才的综合竞争力培养体系,以应对新时代中医药文化的振兴和传承需求。[方法] 通过深入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教育实践,结合新医科理念,探讨结合理论与实践、专业与思政教育、传统与现代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案例分析、文献综述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中医药人才综合竞争力培养体系进行分析。[结果] 浙江中医药大学以新医科为研究背景,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以提升中医药人才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三大专业竞赛、三大文化节、三大教育阵地”为支点,以“五个课堂”为支撑,以“七大教育中心”为模块的“一三五七 多维多跨”中医药人才综合竞争力培养体系。通过实施该培养体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创新创业能力、职业认同力和组织领导力得到显著提升,具体体现在学生在国内外专业竞赛中的优异成绩,毕业生就业率和职业匹配度的显著提高以及在各级部门和医院担任行政职务的复合型中医药管理人才的不断涌现。[结论] “一三五七 多维多跨”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不仅有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符合国家对高等教育质量和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建议进一步深化该培养模式,扩大其在国内同类院校的影响力,以培养更多具备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中医药卓越人才。
- 2024  Vol.  48(12):    1594-1599
    [摘要](155)     [PDF](171) 硕博之窗
- 探析《伤寒论》柴胡类方在少阳证不寐中的施治规律
- 任可,王磊,曹灵勇
- [目的] 探讨少阳证不寐的病机,并结合《伤寒论》中柴胡类方的特点,探析《伤寒论》柴胡类方在少阳证不寐中的施治规律。[方法] 通过分析《黄帝内经》《伤寒论》等文献中关于不寐病机的认识,探讨不寐与少阳病的理法关联,并结合疾病临床表现与六经病机分类,归纳柴胡类方在不寐治疗中的应用。[结果] 从六经辨证的角度来看,存在少阳证型的不寐,其基本病机为机体营卫俱弱,表邪入里,郁结少阳,枢机不利,水火气血疏布失调,导致心神不安,神不守舍。《伤寒论》柴胡类方中邪犯少阳者,以和解少阳、调达枢机为治法,治疗以小柴胡汤为主;邪犯少阳兼阳明里实者,以和解少阳、通下里实为治法,治疗以大柴胡汤为主;邪犯少阳兼厥阴水热者,以清散内郁、涤荡水热为治法,治疗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主;邪犯少阳兼太阴水饮者,以和解少阳、调和肝脾、温化水饮为治法,治疗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主。[结论] 不寐病与《伤寒论》少阳证理法关联密切,以和解少阳为主要治则。总结柴胡类方在少阳证不寐中的施治规律,可为不寐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2024  Vol.  48(12):    1600-1603
    [摘要](131)     [PDF](175) - 裘生梁基于“扶土抑木,开玄通府”论治痤疮经验浅析
- 陈双钰,李佳扬,陈必华,柴银英,裘生梁
- [目的] 总结裘生梁主任基于“扶土抑木,开玄通府”论治痤疮的临证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临床跟诊、整理医案、查阅古籍并结合现代文献,分析裘师对痤疮病机的认识,明确诊治思路,并附临床医案加以验证。[结果] 裘师认为,痤疮的病机在于肝脾不调、火郁玄府,主张以“扶土抑木,开玄通府”为治疗思路,健脾化湿,调和肝脾,宣通玄府,自拟健脾化湿方,并佐以疏肝、宣通之药灵活辨证加减。所附验案经辨证分析,属粉刺(脾虚湿蕴证),治以健脾化湿、疏肝理气、开玄通府兼安神,以自拟健脾化湿方为主方,随证加减,取得显著效果。[结论] 裘师基于“扶土抑木,开玄通府”治疗痤疮,疗效显著,为中医药诊治痤疮提供了新思路,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 2024  Vol.  48(12):    1604-1607
    [摘要](128)     [PDF](135) 本科习作
- 基于动物实验探究金银花提取物研究热点及趋势
- 吴逸菲,季昭臣,胡海殷,赵宏杰
- [目的] 分析金银花提取物动物实验研究的现状、研究特点、热点趋势,为金银花提取物相关动物实验研究提供热点透视和未来药物研发建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数据库,以及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和SinoMed等英文数据库中有关金银花提取物相关动物实验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3月。利用CiteSpace与VOSviewer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证据可视化分析,包括发文趋势、作者及机构合作情况、
- 2024  Vol.  48(12):    1608-1624
    [摘要](125)     [PDF](155) 中医药现代化论著
- 中药复方金思维肠吸收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
- 马澜,时晶,李傅尧,李婷,魏明清,倪敬年
- [目的] 测定中药复方金思维肠吸收液的有效成分并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探究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质谱色谱联合(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法测定金思维肠吸收液和金思维原液的共有成分,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对共有成分进行筛选,使用SWISS数据库查询药物作用靶点;使用DrugBank、OMIM、GeneCards、DisGeNET、TTD数据库查询AD靶点。对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韦恩分析,得到金思维治疗AD的关键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PPI网络图。将关键靶点导入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将相关网络关系可视化。最后依据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选择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进行细胞实验验证。[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活性成分73个,其中延胡索甲素、甜橙黄酮、黄芩黄酮Ⅱ、甘草素、黄藤素为关联靶点数量排名前5的活性成分,即金思维肠吸收液治疗AD的关键成分。PPI网络分析提示,AKT1等为治疗AD的核心靶点。KEGG分析提示,金思维肠吸收液治疗AD可能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信号通路等。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磷酸化AKT(phosphorylated-AKT,p-AKT)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磷酸化糖原合酶激酶-3β/糖原合酶激酶-3β(phosphorylated-glycogen synthase kinse-3β/glycogen synthase kinse-3β,p-GSK-3β/GSK-3β)比值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金思维肠吸收液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001,P<0.001),通路抑制剂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思维肠吸收液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治疗AD,其中对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下游靶点的调节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
- 2024  Vol.  48(12):    1467-1481
    [摘要](178)     [PDF](152) - 五苓散抗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作用研究
- 张燕花,李珂,赖威旨,王盈盈,郑迅杰,许勰,楼招欢
- [目的] 观察五苓散对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P)小鼠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8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依折麦布组,五苓散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药物干预组造模的同时分别给予依折麦布、五苓散干预,连续8周。实验期间,观察各小鼠一般体征,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油红O染色检测肝组织脂质沉积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磷脂转运蛋白(phospholipid transfer protein,PLTP)、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o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肝脏中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al 7α-hydroxylase,CYP7A1)表达,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 coupled 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er,UPLC-MS/MS)靶向检测肝组织胆汁酸(bile acid,BAs)水平,并进行质谱多反应监测分析,荧光分析肠道胆汁酸受体(Taked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TGR5)和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1)表达。[结果] 五苓散能抑制HLP小鼠体质量增加。在实验第4周,低剂量五苓散显著降低HLP小鼠TC水平(P<0.01),各剂量五苓散显著降低HLP小鼠TG水平(P<0.01);实验第8周,高剂量五苓散升高HLP小鼠TG水平(P<0.05),但对TC、HDL-C、LDL-C表达水平的改善不明显(P>0.05)。五苓散减少HLP小鼠肝细胞脂肪空泡及脂滴数量。中、高剂量五苓散上调HLP小鼠PLTP水平(P<0.01),低、高剂量五苓散上调小鼠CETP水平(P<0.05,P<0.01),降低血清TBA水平,升高CYP7A1的表达水平(P<0.01),并逆转高脂饮食引起的BAs代谢紊乱,同时抑制肠道的TGR5和FXR1表达。[结论] 五苓散能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HLP小鼠血脂水平,该作用与上调CETP和PLTP的水平,促进胆固醇的逆转运及肝脏BAs代谢有关。
- 2024  Vol.  48(12):    1482-1491
    [摘要](152)     [PDF](122) - 通腑化瘀清胰汤对急性胰腺炎小鼠炎性因子和自噬功能的影响
- 李珍,朱伟琴,俞瑾,吴俊俊,钦丹萍,李华铭
- [目的] 研究通腑化瘀清胰汤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小鼠炎性因子和自噬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P模型组、通腑化瘀清胰汤组及奥曲肽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余下各组小鼠均使用雨蛙素(50 μg·kg-1)腹腔注射建立AP小鼠模型,空白对照组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通腑化瘀清胰汤组小鼠予26 mL/(kg·d)通腑化瘀清胰汤灌胃,奥曲肽组小鼠背部皮下注射10 μg/(kg·d)奥曲肽注射液,治疗3 d;空白对照组、AP模型组予以观察处理。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淀粉酶(amylase,AMY)、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IL-10水平;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 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电镜观察各组小鼠胰腺组织超微结构及自噬泡数量;免疫印迹法检测与自噬相关的蛋白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 、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ight chain 3-Ⅱ,LC3-Ⅱ)水平。[结果] 成功制备AP小鼠模型。与AP模型组比较,通腑化瘀清胰汤组及奥曲肽组小鼠血清中AMY、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AP模型组比较,通腑化瘀清胰汤组及奥曲肽组小鼠胰腺损伤情况和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均明显好转,HE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胰腺组织超微结构亦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自噬泡数量明显减少(P<0.05)。免疫印迹法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P模型组胰腺组织自噬相关标志物Beclin1、p62和LC3-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AP模型组比较,通腑化瘀清胰汤组及奥曲肽组胰腺组织Beclin1、p62和LC3-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 通腑化瘀清胰汤能够降低AP小鼠血清AMY,调节炎性因子水平,减轻胰腺细胞自噬,从而缓解胰腺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 2024  Vol.  48(12):    1492-1499
    [摘要](133)     [PDF](140)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香草扶正合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机制
- 王硕,程权,廖文宇,傅华洲
-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香草扶正合剂(Xiangcao Fuzheng Mixture,XCFZ)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机制。[方法] 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XCFZ的化学成分,通过网络数据库对这些化学成分进行药代动力学筛选、靶点预测、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和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通过动物实验验证XCFZ的抑瘤效果,测定小鼠肿瘤组织主要核心靶点蛋白表达。[结果] XCFZ含有67种主要成分,药代动力学筛选得到34种化学成分,预测得到486个靶点,涉及176条通路,主要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Ras和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等。PPI分析获得26个核心靶点,度值排在前5位的是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C-alpha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AKT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细胞肿瘤抗原p53(cellular tumor antigen p53,TP5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3,MAPK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肿瘤质量减低(P<0.01),XCFZ组Bcl-2/Bax比值及AKT1、MAPK3、VEGFA、IL-6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P<0.05),TP5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结论] XCFZ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IL-6表达,调节PI3K-AKT、Ras、Th17分化信号通路,抑制VEGFA、MAPK3蛋白表达有关,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其发挥抗癌作用的主要通路。
- 2024  Vol.  48(12):    1500-1511
    [摘要](131)     [PDF](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