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目录
- 2023年 第卷 第2期
- 出刊日期:2023--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ISSN 1005-5509/CN33-1349/R)是由浙江中医药大学主管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综合类学术期刊,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中医药高校学报之一。
- 苍耳子水提液对过敏性鼻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 邵深深,张蔷蓉,林希,何婷
- 2023 .(2):111-117[摘要](75)[PDF](57)
- 国家专利复方干预肥胖症的配伍规律与新方探索
- 李纪新,王文茹,任燕,邱林杰,李美洁,栗文婕,张晋
- 2023 .(2):118-128[摘要](74)[PDF](73)
- 先秦秦汉出土涉医砭石和针具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 应艳新,郑玮瑶,郑洪
- 2023 .(2):129-136, 141[摘要](77)[PDF](94)
- 从“骨肉不相亲”理论探讨益骨汤治疗骨质疏松症
- 张瑞坤,闫坤,李桂锦,陈智能,陈小刚,姚新苗
- 2023 .(2):137-141[摘要](72)[PDF](61)
- 基于社会生态理论的浙江省城乡居家养老群体中医药服务需求与利用研究
- 王斌艳,吴玥,毛学蕴,郑淼,郭清
- 2023 .(2):142-147, 152[摘要](86)[PDF](48)
- 范永升教授治疗结缔组织病心脏受累学术经验探析
- 沈昕,陈凯,冯炯,王未寒,张薇,曹楚楚,贾素庆,李正富,范永升
- 2023 .(2):148-152[摘要](102)[PDF](63)
- 国医大师卢芳辨治成人斯蒂尔病发热经验
- 刘佳明,朴勇洙,刘庆南,霍佳敏,钟霞媛,陈翠萍
- 2023 .(2):153-156, 166[摘要](52)[PDF](56)
- 何若苹从脾肾论治胎漏、胎动不安的经验浅析
- 王珂颖,何若苹
- 2023 .(2):157-160[摘要](75)[PDF](61)
- 谢晶日教授运用调肝通胃法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探析
- 李昊天,谢晶日,孙志文
- 2023 .(2):161-166[摘要](66)[PDF](54)
- 孙远征教授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经验撷要
- 李凯庆,于天洋,夏雪,孙远征
- 2023 .(2):167-170, 175[摘要](57)[PDF](45)
- 经方在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应用探析
- 董秀兰,李宜瑞,许华,董明欣,陈达满,范钰清
- 2023 .(2):171-175[摘要](57)[PDF](93)
- 柴胡桂枝干姜汤浅析及风湿病治验举隅
- 赵天喜
- 2023 .(2):176-178[摘要](64)[PDF](55)
- 张丹山治疗复发性流产经验
- 张科进,叶旭星
- 2023 .(2):179-183[摘要](73)[PDF](49)
- 活络效灵丹加味方治疗血瘀型银屑病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和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 郭雯,郭建辉,邢雅娟,朱丽,杨晓春,王芳,李梦丽
- 2023 .(2):184-189[摘要](49)[PDF](48)
-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可视化分析
- 尹佳钰,吕欣妮,钱丽君,金梦洁,张振生,方志军
- 2023 .(2):190-197, 202[摘要](58)[PDF](49)
- 阴谷穴与曲泉穴定位探讨
- 钟晓玲,徐沙丽,游世晶,陈采益,郭婉清,罗彩云,林驰
- 2023 .(2):198-202[摘要](51)[PDF](45)
- 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新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思考
- 朱莹莹,张红霞
- 2023 .(2):203-206[摘要](60)[PDF](47)
- “诵、解、别、明、彰”在《针灸医籍选读》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 田鸿芳,韩德雄,刘婧,李阳,张全爱
- 2023 .(2):207-211[摘要](48)[PDF](46)
- “培土生金”法在肺癌癌性发热中的应用
- 孙晓静,杨婕,张誉华,李文逸,周立捷,孙韬
- 2023 .(2):212-218[摘要](73)[PDF](67)
- 黎明全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脑病经验辑要
- 李云强,陈冬雪,黎明全
- 2023 .(2):219-221, 226[摘要](60)[PDF](53)
- 扁鹊称号来源与传承考
- 袁淋熳,梁世伟
- 2023 .(2):222-226[摘要](61)[PDF](53)
中医药现代化论著
论著
国医传承
临床研究
针灸推拿
高教研究
硕博之窗
本科习作
- 苍耳子水提液对过敏性鼻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 邵深深,张蔷蓉,林希,何婷
- [目的] 探讨苍耳子(Xanthii Fructus,XF)水提液对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AR组、低剂量XF水提液(low-dose XF,L-XF)组(4 mg·kg-1)、中剂量XF水提液(medium-dose XF,M-XF)组(8 mg·kg-1)、高剂量XF水提液(high-dose XF,H-XF)组(16 mg·kg-1)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group,DXM)组(5 mg·kg-1),每组6只。除NC组外,余下各组小鼠均用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致敏进行AR造模,随后治疗14 d。治疗结束后,记录小鼠搔鼻和喷嚏次数,并进行鼻炎症状评分;取小鼠鼻腔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糖原(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观察小鼠鼻腔组织学形态变化并评分,中性红染色观察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并计算各组药物脱颗粒抑制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清白三烯C4、组胺及β-氨基己糖苷酶A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鼻腔组织T细胞激活连接蛋白(linker for activation of T cell,LAT)、磷酸化LAT(phospho-LAT,p-LAT)、磷脂酶Cγ1(phospholipase Cγ1,PLCγ1)、磷酸化PLCγ1(phospho-PLCγ1,p-PLCγ1)、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磷酸化PKC(phospho-PKC,p-PKC)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NC组比较,AR组小鼠的搔鼻、打喷嚏次数显著增加,鼻炎评分显著升高,HE评分以及PAS评分均显著升高,血清白三烯C4、组胺、β-氨基己糖苷酶A水平显著升高,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显著升高,p-LAT/LAT、p-PLCγ1/PLCγ1、p-PKC/PKC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AR组比较,各组小鼠搔鼻、打喷嚏次数,以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显著减少(P<0.05,P<0.01);M-XF组、H-XF组、DXM组的鼻炎评分显著下降,HE评分以及PAS评分显著降低,血清白三烯C4、组胺、β-氨基己糖苷酶A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M-XF组、H-XF组、DXM组的药物脱颗粒抑制率显著高于L-XF组(P<0.05,P<0.01)。免疫印迹显示,与AR组比较,各组小鼠鼻腔组织的p-PKC/PKC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P<0.01),M-XF组、H-XF组、DXM组小鼠鼻腔组织的p-LAT/LAT、p-PLCγ1/PLCγ1的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P<0.01)。 [结论] XF水提液可能通过抑制LAT/PLCγ1/PKC信号通路的表达,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改善小鼠AR症状。
- 2023  Vol.  (2):    111-117
    [摘要](75)     [PDF](57) - 国家专利复方干预肥胖症的配伍规律与新方探索
- 李纪新,王文茹,任燕,邱林杰,李美洁,栗文婕,张晋
- [目的] 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挖掘干预肥胖症的中药复方专利的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家专利平台中治疗肥胖症的中药复方专利,利用Excel 2019软件进行药物频次、性味归经统计,依据药物类别绘制桑基图;运用SPSS Modeler 18.0及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进行核心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运用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核心药物复杂共现网络,并发掘潜在新方新药的关联性。 [结果] 共纳入278项中药复方专利,涉及药物453味,高频药物有茯苓、白术等,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为主,多归肝、脾两经,常用对药有“白术-黄芪”等6项,常用角药有“白术-泽泻-黄芪”等16项。聚类分析得出核心药组包括“川芎-当归-丹参-枳实”“荷叶-决明子-大腹皮”等4组,并挖掘出治疗肥胖症的核心新处方温阳祛痰方。 [结论] 国家专利中药复方干预肥胖症具有规律可循,常以清胃泄火、化痰利湿、补脾益气等为原则选方用药,本研究为临床遣方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了参考。
- 2023  Vol.  (2):    118-128
    [摘要](74)     [PDF](73) 论著
- 先秦秦汉出土涉医砭石和针具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 应艳新,郑玮瑶,郑洪
- [目的] 梳理先秦秦汉出土涉医砭石和针具研究的现状,总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展望,以期为将来的学术研究提供思路。[方法] 通过阅读文献,梳理学术界关于先秦秦汉出土涉医砭石和针具的研究并进行概述,对研究存在的难点进行剖析,综合分析进行研究展望。[结果] 出土砭石数量多。针具可分为金属类与非金属类。关于其是否具备医用功能的研究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疑难:从形制角度研究缺乏标准器和文献支持,从性能角度研究难以落实到具体器物。据此提出3点展望:谨慎对待研究猜想,避免过度诠释;全面考虑古代生活状况,不能为定向思维所局限;更多结合各学科研究新进展。[结论] 对先秦秦汉出土涉医砭石和针具研究现状的梳理有利于把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其范畴、形制与功能有利于厘清医药器具使用的历程与方式,值得进一步研究。
- 2023  Vol.  (2):    129-136, 141
    [摘要](77)     [PDF](94) - 从“骨肉不相亲”理论探讨益骨汤治疗骨质疏松症
- 张瑞坤,闫坤,李桂锦,陈智能,陈小刚,姚新苗
- [目的] 探讨益骨汤治疗骨质疏松症与“骨肉不相亲”理论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临床跟师、临证记录及参阅文献,对“骨肉不相亲”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益骨汤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探讨益骨汤与“骨肉不相亲”理论之间的联系。[结果] 姚新苗教授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为“亏瘀致痿”,据此提出“补肾活血法”,并创制“益骨汤”治疗骨质疏松症。“骨肉不相亲”理论则揭示“骨痿”的发病机制为“土胜水”,由此进一步提出“骨痿者生于大热”,并据此提出“治痿独取阳明”治疗痿证。“亏瘀致痿”理论是“骨肉不相亲”理论的继承创新,“补肾活血法”是“治痿独取阳明”理论的传承发展。在该指导思想下创制的骨质疏松症经验方益骨汤,经过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能够补肾壮骨、健脾活血,从多方面改善骨质疏松症。[结论] 益骨汤从“骨肉不相亲”理论治疗骨质疏松症,理论可行,证据充实,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 2023  Vol.  (2):    137-141
    [摘要](72)     [PDF](61) - 基于社会生态理论的浙江省城乡居家养老群体中医药服务需求与利用研究
- 王斌艳,吴玥,毛学蕴,郑淼,郭清
- [目的] 分析比较城乡居家养老群体中医药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为优化城乡中医药资源,提升老年人群中医药服务利用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65周岁及以上,当地居住至少6个月的居家养老人群。以面对面问卷的方式收集居家养老人群基本特征、健康行为、中医药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等。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城乡居家养老人群中医药服务的利用情况和影响因素。 [结果] 抽样的浙江省居家养老人群1 038人中,中医药服务需求人数537人。中医药服务利用人数305人,占需求人群的56.80%。需求人群中,居住地为城市的老年人群中医药服务利用占比高于农村(P<0.001)。退休前职业为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家庭月平均收入2 000~5 000元以及≥5 000元的城市居家养老人群更倾向利用中医药服务(P<0.05);定期体检以及家庭月平均收入≥5 000元的农村居家养老人群更倾向利用中医药服务(P<0.05)。[结论] 浙江省居家养老中医药服务需求群体中,城市中医药服务利用水平高于农村。家庭月平均收入是影响城乡中医药服务利用的共同因素。
- 2023  Vol.  (2):    142-147, 152
    [摘要](86)     [PDF](48) 国医传承
- 范永升教授治疗结缔组织病心脏受累学术经验探析
- 沈昕,陈凯,冯炯,王未寒,张薇,曹楚楚,贾素庆,李正富,范永升
- [目的] 总结首届全国名中医范永升教授治疗结缔组织病心脏受累的学术经验。[方法] 通过整理、回顾、分析范教授诊治结缔组织病心脏受累相关医案,从中医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中西并重应用原则、分期辨病辨证相结合等方面,总结归纳范教授诊治结缔组织病心脏受累的学术经验,并列举医案一则予以佐证。 [结果] 范教授认为,结缔组织病心脏受累临床并不少见,属中医“胸痹病”“心水病”“心下悸”等范畴,病因主要与禀赋不足、感受外邪、情志不畅等因素有关,病机为正虚邪侵,心脉痹阻。临证应紧抓心气亏虚、心脉痹阻这个根本病机,治以益气养心、活血通络为主,同时需注意根据心脉痹阻的原因,综合运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行气化痰、温阳散寒、温化水饮等治法,晚期出现心肾阳虚,则须温肾补火。用药特色为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在西医辨病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中医辨证,予以扶正祛邪、补益气血、祛瘀通络、温通心阳、温阳利水等治疗。所举医案中患者处于疾病活动期,证属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治拟温肾健脾、温阳利水,方用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临床疗效满意。 [结论] 范教授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临床用药特色鲜明,中西医取长补短,有机结合,提高了本病治疗的有效性,其学术经验值得推广。
- 2023  Vol.  (2):    148-152
    [摘要](102)     [PDF](63) - 国医大师卢芳辨治成人斯蒂尔病发热经验
- 刘佳明,朴勇洙,刘庆南,霍佳敏,钟霞媛,陈翠萍
- [目的] 总结卢芳教授治疗成人斯蒂尔病(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AOSD)发热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临床跟师、记录医案及查阅文献,从理论来源、辨证思路、治则治法、方剂中药四个层面总结卢老治疗AOSD的临床经验,并附医案佐证。[结果] 卢老认为,AOSD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且发热具有明显的节律性,热退则诸症缓解。卢老指出,AOSD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衡,阴阳不谐而致发热,当以恢复脏腑的正常功能及气血阴阳平衡为要,故根据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出以发热为辨证论治的中心,按患者发热时间确定基础方,根据其他症状加减用药的中医综合诊疗方法。文中所举验案卢老辨证为湿热蕴结证,以三仁汤加减治疗,上举清阳、下利湿热,恢复气机的正常运行,则热退而诸症缓解。[结论] 卢老以发热为中心辨治AOSD,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根据患者症状加减用药,在临床取得了稳定的疗效,丰富了AOSD的辨证论治体系,便于临床应用及推广。
- 2023  Vol.  (2):    153-156, 166
    [摘要](52)     [PDF](56) - 何若苹从脾肾论治胎漏、胎动不安的经验浅析
- 王珂颖,何若苹
- [目的] 总结何若苹教授从脾肾论治胎漏、胎动不安的经验。[方法] 通过跟诊学习,整理相关临床医案,从病因病机认识、辨证论治、方药运用三个方面,分析何教授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临床经验,并佐以医案。 [结果] 何教授认为,胎漏、胎动不安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肾虚脾弱,亦不可忽视气血亏虚、血热气结等,治疗以补肾健脾为根本大法,佐以清热滋阴、开郁顺气,并以古方为依据,结合自己多年经验自拟安胎方,辨证审因,随证加减,中西合参。所附医案,何教授辨为脾肾亏虚证,治以益肾健脾为主,选用安胎方加减,取得良好疗效。[结论] 何教授从脾肾论治胎漏、胎动不安,在补肾健脾的基础上灵活遣方,疗效确切,临床实用,值得学习与推广。
- 2023  Vol.  (2):    157-160
    [摘要](75)     [PDF](61) - 谢晶日教授运用调肝通胃法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探析
- 李昊天,谢晶日,孙志文
- [目的] 总结谢晶日教授运用调肝通胃法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以期说明调肝通胃法的立法依据及临床应用思路。[方法] 通过跟随谢教授门诊抄方,对门诊医案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查阅中医典籍和现代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从患病特点、临床治法、处方用药特点几方面总结谢教授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并附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 谢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有以下三个特点:情志不遂而伤正、饮食不慎而伤脾胃、病程日久生痰瘀。针对以上的病机特点,谢教授确立调肝三法和通胃祛邪的治疗思路,其中调肝三法从气不升发、气机郁结、气郁化火三个角度,治以疏肝散郁、破气调肝、清肝泻火三种方法;通胃祛邪则是从消导的思路化除食积、痰瘀邪气,从补益脾胃的角度扶正固本,以此达到胃气通降,邪气不存的效果。验案中患者因饮食而发病,伴有情志不遂,结合舌脉,谢教授辨证分析为肝郁化火、脾虚湿蕴证,治疗以调肝清热、通胃扶正为法,获得较好的疗效。 [结论] 谢教授运用调肝通胃法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据不同症状特点灵活变通用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谢教授的经验从临床实践出发,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扩展了新的思路。
- 2023  Vol.  (2):    161-166
    [摘要](66)     [PDF](54) - 孙远征教授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经验撷要
- 李凯庆,于天洋,夏雪,孙远征
- [目的] 总结孙远征教授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临床跟师学习,从孙师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特色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孙师对本病的辨治思路,并通过病案举例加以验证。[结果] 孙师认为,本病实质为正虚风动,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风为导致痉挛发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情志不调为导致疾病加重的诱发因素,将其分为内风、外风两种致病模式。孙师认为本病病位在面部经筋,与面部经气受损有关,经络之气不通,局部气血流通不畅,故发为本病。孙师治疗本病有以下特色,重视“调神”,神安形止;基于“缪刺”,调衡阴阳;揿针留置,长效止痉;明辨经络,辨证遣针,以此四法针刺辨治原发性面肌痉挛。文中所附一例原发性面肌痉挛病案,观其舌苔脉象及症状表现,辨为面风,阴虚风动型,治以疏肝养阴、熄风止痉,以调神法、缪刺法、揿针法、远取法联合治疗,收效甚佳,随访半年未复发。[结论] 孙师临床辨治原发性面肌痉挛,以形神关系为基础,以明辨经络、定病经、辨证遣针为原则,治疗时调神、缪刺、揿针、远取相结合,体现了针刺治疗的优势所在,拓宽了该病的诊治思路,值得学习和推广。
- 2023  Vol.  (2):    167-170, 175
    [摘要](57)     [PDF](45) 临床研究
- 经方在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应用探析
- 董秀兰,李宜瑞,许华,董明欣,陈达满,范钰清
- [目的] 浅述经方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学术经验与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研究中医经典文献,结合相关临床经验,总结经方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学术经验及临床应用,并附运用经方治疗的案例加以佐证。[结果]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以肺、脾、肾三藏亏虚为主,可能兼夹风、热、湿、毒之邪;对此,治疗常以“开鬼门”“洁净府”“温阳”为原则。对于难治性小儿肾病综合征,风邪交杂他邪为犯,造成“邪毒内伏”是其主要病机,治疗上温阳活血、清热解毒并重,兼以顾及“从风论治”。所附医案首诊以经方“麻杏石甘汤”加减,后续诊疗从水湿入手,以经方“五苓散”等加减调治,后经随访未复发。[结论] 辨证运用经方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常常收获满意疗效,值得进一步探索与推广。
- 2023  Vol.  (2):    171-175
    [摘要](57)     [PDF](93) - 柴胡桂枝干姜汤浅析及风湿病治验举隅
- 赵天喜
- [目的] 增进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病机和功效的认识,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方法] 通过学习其他医家关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认识和论点,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原文论述、药物组成、配伍和功效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诊疗风湿性疾病的临床实践,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结节性红斑的两则验案,详细叙述其诊疗过程并对医案加以按评,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结果] 柴胡桂枝干姜汤具有清火润燥、转输津液、化湿散结的功效。针对干燥综合征郁火伤津、津失传输的特点和结节性红斑水结内停、水火互结的情况,分别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或清郁润燥,或散结利水,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 临床上只要抓住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火郁和水结两个关键病理特点,柴胡桂枝干姜汤可广泛应用于包括风湿性疾病等多种复杂病证的治疗。
- 2023  Vol.  (2):    176-178
    [摘要](64)     [PDF](55) - 张丹山治疗复发性流产经验
- 张科进,叶旭星
- [目的] 总结张丹山主任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经验,为临床提供有益借鉴。[方法] 通过跟师随诊,搜集名医张丹山主任临床治疗复发性流产的案例并查阅文献,从滑胎治疗的基本总则、孕前孕后治疗特点以及食疗调养三个层面总结介绍张主任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经验,并举案例一则加以佐证。[结果] 张主任认为,胎儿的孕育需特别重视调养精血之本源,治疗上以“预培其元”为原则,常选用熟地黄、菟丝子、川断、补骨脂、女贞子、覆盆子、龟板等补肾养血以培其元。同时,认为滑胎在孕前多因于肝郁血瘀,孕后多因于冲任不固,由此提出孕前予疏肝解郁、活血祛瘀,同时兼顾月经周期分期论治的治疗方法,行经期治以行气活血、祛瘀调经;经后期治以滋阴养血、补肾健脾,促进卵泡生长发育;经间期治以理气活血通络,促进卵泡排出;经前期治以补肾助阳,促进胚胎着床,以造就孕育环境。孕后予补肾健脾、清热凉血,以固摄冲任,安度滑胎,再结合食疗辅助。所举验案为肾虚肝郁兼血瘀型滑胎患者,治宜补肾疏肝、活血化瘀,予月季饮治疗,同时配合家传“寿胎经验方”随证加减,孕后治以补肾益气、清肝和荣,疗效显著。[结论] 张丹山主任治疗复发性流产以调养元气、益肾填精为基础,抓住孕期的不同特点,孕前重视行气解郁、化瘀生新,以改善孕育环境;孕后侧重补肾健脾、清热凉血、调和冲任,以达安胎之目的,治疗效果明显,其经验值得学习与推广。
- 2023  Vol.  (2):    179-183
    [摘要](73)     [PDF](49) - 活络效灵丹加味方治疗血瘀型银屑病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和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 郭雯,郭建辉,邢雅娟,朱丽,杨晓春,王芳,李梦丽
- [目的] 观察活络效灵丹加味方治疗血瘀型银屑病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和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接收的102例血瘀型银屑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给予迪银片治疗;治疗组51例实施活络效灵丹加味方治疗。观察两组中医证候(主症包括皮损肥厚、颜色暗红、干燥鳞屑,次症包括瘙痒、口干、舌苔暗紫、脉涩细缓),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沉、红细胞压积)指标水平,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炎性因子表达及疗效情况。 [结果] 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皮损肥厚、颜色暗红、干燥鳞屑、瘙痒、口干、舌苔暗紫、脉涩细缓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沉、红细胞压积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损面积及皮损红斑、浸润、脱屑严重程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皮损面积及皮损红斑、浸润、脱屑严重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炎性因子表达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6.08%)高于对照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活络效灵丹加味方治疗血瘀型银屑病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中医证候,同时减轻患者皮损,缓解炎症反应,提升治疗效果。
- 2023  Vol.  (2):    184-189
    [摘要](49)     [PDF](48) -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可视化分析
- 尹佳钰,吕欣妮,钱丽君,金梦洁,张振生,方志军
- [目的] 探究中医药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趋势。[方法] 检索200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关于中医药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5.8.R3软件绘制作者及机构的合作网络图谱,
- 2023  Vol.  (2):    190-197, 202
    [摘要](58)     [PDF](49) 针灸推拿
- 阴谷穴与曲泉穴定位探讨
- 钟晓玲,徐沙丽,游世晶,陈采益,郭婉清,罗彩云,林驰
- [目的] 厘清阴谷与曲泉两穴的准确定位。[方法] 查阅相关古籍、教材、著作及文献,比较分析古籍原文中
- 2023  Vol.  (2):    198-202
    [摘要](51)     [PDF](45) 高教研究
- 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新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思考
- 朱莹莹,张红霞
- [目的] 结合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实例,探索培养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新路径。[方法] 分析现阶段我国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情况,提出英语语言文学、中医基础理论和国际传播学相结合的新课程体系,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对新课程体系进行评价和反思。[结果] 语言测试结果显示,学生接受性词汇量与产出性词汇量相关性系数为0.531,学生的中医英语词汇产出明显增加。文化传播能力问卷显示,学生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意愿较强,45.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中医英语交际能力已经达到了预期要求,78.3%的学生表示熟悉肢体语言帮助、转述、近似表达、母语直译等常见跨文化交际策略。学生需求问卷显示,25.6%的学生认为自己中医英语阅读、写作、翻译能力较弱,63.3%和57.2%的学生对新课程模块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并不满意。[结论] 新课程体系在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构建传统文化氛围,帮助青年实现良好的自我认同方面有积极作用,对大部分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医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和交际策略的习得也有明显的帮助,但是教学时长应相应延长,教学方式也应该从“以理论为中心”转移到“以实践为中心”上来。
- 2023  Vol.  (2):    203-206
    [摘要](60)     [PDF](47) - “诵、解、别、明、彰”在《针灸医籍选读》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 田鸿芳,韩德雄,刘婧,李阳,张全爱
- [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针灸古医籍的热情和兴趣,提高阅读针灸古医籍的能力,使古代针灸医籍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活力。[方法] “诵、解、别、明、彰”历来被视为学习中医经典的必经之路,基于《针灸医籍选读》课程特点,应用现代语言,重新解读该五步法,并应用于实际教学。[结果] 现代语言解读下的“诵、解、别、明、彰”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可逐步引导学生对经典理论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针灸古医籍的热情,提高阅读针灸古医籍的能力。 [结论] 应用现代语言解读“诵、解、别、明、彰”经典学习五步法,可提高学生阅读针灸古医籍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促进针灸经典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 2023  Vol.  (2):    207-211
    [摘要](48)     [PDF](46) 硕博之窗
- “培土生金”法在肺癌癌性发热中的应用
- 孙晓静,杨婕,张誉华,李文逸,周立捷,孙韬
- [目的] 探讨“培土生金”法在肺癌癌性发热中的应用,以期为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 基于“肺脾相关”理论,从“培土生金”的释义、脾虚致病的不同机制方面分析肺癌癌性发热的病因病机,探讨“培土生金”法在不同证型的肺癌癌性发热中的选方和用药,并列举临床验案加以佐证。[结果] 肺癌癌性发热的不同证型均与脾虚密切相关,脾胃亏虚,气血两伤,内生虚热;脾失健运,痰瘀互结,滋生湿热;肺脾失和,气机升降失调,内生阴火;内外合邪,阴分伏热。在治疗上应以“培土生金”为基本大法,根据病性虚实和辨证分型化裁出多种补脾之法,给予肺脾同治、补中培元、健脾化湿、调畅气机等药物。验案中患者为晚期肺癌,化疗后出现癌性发热,结合患者症状,综观脉证,考虑病机为肺病及脾、肺脾两虚,故治以补气健脾、培土生金,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以甘温除热,获得较好疗效。[结论] 肺癌癌性发热的病机与“肺脾相关”理论相契合,“培土生金”法对该病的诊疗意义重大,临证应根据不同证型和病性特点辨证施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2023  Vol.  (2):    212-218
    [摘要](73)     [PDF](67) - 黎明全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脑病经验辑要
- 李云强,陈冬雪,黎明全
- [目的] 探析黎明全教授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脑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为临证选方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黎师治疗的失眠、帕金森病伴抑郁、特发性震颤验案3则,结合平时侍诊的心得体会详加按评,从辨别患者体质和四纲辨证角度出发,探索黎师诊治脑病的特色和经验。[结果]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临床常用的经典名方,具有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的功效。黎师提出,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脑病时首先辨识出柴胡体质属实证、热证的患者,然后根据患者的证候要素遣方用药,本方证多指“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治疗具体疾病时再结合患者的证型辨证论治。所举失眠案乃痰热腑实、火扰心神之证,拟泻热通腑、和中安神为基本治法;所举帕金森病伴抑郁案为肝郁化火、痰热扰心之证,治以疏肝解郁、清热化痰法;所举特发性震颤验案为痰热动风、火扰清窍之证,治以清湿祛热、平肝熄风法,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后,均获得较好疗效。[结论] 黎师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脑病注重“方证相应”,临床效果显著,其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本方亦可以作为脑病的专用方,临床诊疾时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提高临床疗效。通过复习验案,有助于读者了解准确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辨证要点,体会异病同治的精妙。
- 2023  Vol.  (2):    219-221, 226
    [摘要](60)     [PDF](53) 本科习作
- 扁鹊称号来源与传承考
- 袁淋熳,梁世伟
- [目的] 研究“扁鹊”这一称号的起源、扁鹊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传承历史。[方法] 通过二重证据法,查阅相关文献,在“扁鹊为良医代称”的传统文献认知基础上,系统梳理“扁鹊”生平,并分为三大时期进行分析,针对“扁鹊”这一称号的来源以及扁鹊学派的传承进行深入探究。 [结果] “扁鹊”乃良医代称,非专指秦越人。上古时期鸟图腾崇拜盛行,鸟鹊代表人类对男性生殖崇拜的追求,后其意义逐渐转向对长寿的追求,黄帝时期的名医岐伯即以“扁鹊”为名。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学派活跃,其代表人物秦越人被尊称为“扁鹊”,其后秦越人的弟子承袭此称号。秦武王年间“扁鹊”去世,扁鹊医派从此分流传承,代表人物有淳于意及其徒弟、张仲景、华佗、郭玉、徐嗣伯等,扁鹊学派至南宋初年销声匿迹。[结论] 扁鹊作为中医学的代名词,对其名称的产生源流及传承进行考证,有利于进一步拨翳见明。
- 2023  Vol.  (2):    222-226
    [摘要](61)     [PDF](53)